AI迷你调酒工厂、文创售卖机器人、深海油气田勘探开发沙盘、中国天眼模型……尽管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已圆满落幕,但其中的未来感、科技感、交互感,令人印象深刻。短短五天时间,链博会共举办69场主题专题活动和370多场对接洽谈等,最终共促成合作意向超过6700项,签署合作协议意向协议210项,涉及金额1520多亿元凯发国际首页人民币,较首届增长1.3%。
这场盛会,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供应链领域的创新成果和探索实践,以及链博会这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平台强有力的韧性。特别是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升级的供应链挑战,如何进一步保持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畅通,链博会一直在持续探索“最优解”,溢出效应也在持续扩大。
11月27日,一名外国参观者在链博会先进制造链展区参观中国中车展位。 新华社记者 尹栋逊 摄
“我们需要更大的朋友圈,用他们的强项赋能我们开新店。”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影响力战略总监徐锦承回忆起此次链博会的洽谈场景时说。今年首次参展的麦当劳收获满满,借今年链博会之力,已完成了两项重要签约。而在2017年之前,麦当劳在中国的餐厅数量仅2500家左右,目前已增长至6500家,近两年每年都要开1000家店。“可以凯发国际首页说,链博会给了麦当劳强势赋能。”徐锦承说。
一直发力农业科技全球化的先正达集团,在今年的链博会上也有了不一样的收获。这家企业在农业创新链、种植产业链及农产品价值链的创新成果,不仅在展会期间吸引了众多上中下游企业前来问询,同时也为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两大农业相关课题的行业共识作出贡献。
“通过链博会,先正达发现了新的合作点,如将马铃薯、玉米、小麦等形成上下游产业链,通过低碳方式种植,同时打通加工端和销售端,通过食品企业推向消费者餐桌等。”先正达相关负责人表示。
面对面交流,手拉手合作。在链博会上,展商们穿梭于各大展区之间“找朋友、谈合作”,链接产品、链接企业、链接技术、链接人,这让很多企业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获。
“链博会的举办,有效促进了上中下游企业紧密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以及中外企业广泛互动。”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副会长王斌看来,此次链博会圆满举办的背后,离不开其超高的国际化服务水平、精简的参展流程,多语言全方位的服务支持。在他看来,此次链博会,吸引众多国家和地区企业参与,为各国企业提供了学习交流的绝佳契机,为各国企业精准对接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帮助它们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以及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贸促会会长刘劲松看到的则是链博会正在成为推动我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担当。“我国以展会整合开放合作的全球要素资源,从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到创立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链博会,这说明我国高水平国际化会展矩阵正在加快形成。”刘劲松说。
国贸股份旗下的国贸新能源供应链与光伏行业头部企业晶澳科技,于去年的链博会上首度达成合作,在今年链博会上再度携手,接下来双方计划在光伏组件等领域展开长期的供应链合作。晶澳科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链博会的溢出效应,促使这两家企业更加坚定地“双向奔赴”,持续助推供应链优化升级。
无独有偶。近一年来,借力链博会溢出效应,中国能建先后与100多家中外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中外合作、央地合作、第三方市场合作等方式完成签约超过500亿美元,成功落地韩国l365兆瓦海上风电、沙特泰巴和卡西姆3.6吉瓦燃机等一大批标志性项目,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稳步向前。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丝路国际智库交流中心高级顾问许进所说,链博会已举办两年,对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升级产生着深远影响。从参展的企业来看,企业也逐渐达成一个共识,链博会的影响远不止于展会本身,其溢出效应已经深入到日常的上中下游采购合作、产学研用创新协同、中外企业贸易促进与投资合作等各个方面,既可以拓展业务范围,又可以提升品牌影响力,所以一定要利用好“链博效应”。
紧抓链博会契机,多地政府也想方设法放大链博会溢出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合作、资源共享、产业联动。近年来,以链博会为支点,杭州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着力构建更加开放、更有活力的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比如杭州市贸促会,利用链博会平台举办“链接杭州”专场活动,最终促成7个项目签约,合作金额超30亿元。
“链博会规格高、主题鲜明、含金量足,为中外企业提供了深度参与贵州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良好平台,也持续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王江平在“链接贵州”推介洽谈会上,也表达了链博会对城市产业发展的重要助推作用。
无疑,链博会正在加速各类要素的链接与流动。“国内层面,链博会持续助力中国企业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对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具有关键作用;国际层面,链博会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平台,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平台,可促进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稳定与繁荣。”王斌表示。
今年展会已结束,但链博会永不落幕。携带自主研发的国际首创凝胶冰雪技术的京凝基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是先进制造链展区的展商之一,目前与其意向签约与深度交流的客户已有很多,公司副总经理傅海龙深感“不虚此行”,他告诉记者,公司已签约了第三届链博会,提前拿到“入场券”。
事实上,在第三届链博会参展签约仪式上,来自全球68家知名企业和机构签署参展协议,其中不乏西门子、中国中化、中国海油、东方电气、思爱普等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部分企业还签署了今后5年的参展协议。
据中国贸促会透露,第三届链博会将进一步扩大展览面积,增加更多行业专题活动,打造一个更开放、包容、高效的国际供应链交流合作平台。
这正是全球优质企业积极整合全球优质资源,构建多元化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重要体现。谈及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的当下,如何打造更稳定、更高效的供应链?许进表示,强链补链是关键所在,这就需要向内创新、向外整合。
“在向内创新的过程中,应加强关注科技创新供应链发展的速度与质量,要完善和提升科技供应链的质量和效益,确保产品质量,以保持渠道的畅通。如通过供应链平台评估科技成果是否能够转化为商品以及转化为商品后的市场价值,可以加速转化速度,成果转化可能性更大。”许进建议。
王斌则建议,应强化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措施,降低企业成本;建立供应链金融创新实验室或孵化器,为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提供测试和展示供应链金融创新产品的平台;同时,也可以通过建立供应链金融风险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决策支持。
数字赋能尤为重要。对此,王斌表示,可积极推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如积极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供应链数字化服务平台,让企业更清晰地了解市场需求,做出合理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