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为推动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支持中央企业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引起了股权投资市场的广泛关注。
当前,国资正在创投和股权投资市场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相关的制度建设逐渐完善,相信未来国资在创投和股权投资市场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具体来看,此次发布的政策主要包括支持中央企业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拓宽风投创投基金来源,明确投融资及退出机制,健全考核和免责机制等多方面内容。其中提到了延长央企创投基金存续期、探索国资容错机制等,而根据此前投中网的国资机构调研结果,激发国资“耐心”,健全尽职免责和长期考核机制,创新投资管理模式是当前股权投资市场重要关注点,因此,此次政策受到了市场广泛关注。
在致力于长周期陪伴创新企业成长,推动国资成为更有担当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方面,两部门提到,央企创投基金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以具备硬科技实力的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创新企业为主要投资标的,长期支持陪伴科技创新企业成长壮大,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存续期最长可到15年,较一般股权投资基金延长近一倍。
为解决国资创业投资“不敢投”“不愿投”等问题,两部门也推出多项有利政策支持国资投资“放开手脚”。其中提到,健全符合国资央企特点的考核和尽职合规免责机制。建立以功能作用为重点的创业投资基金全生命周期考核机制,既要“算总账”,对整体投资组合开展长周期考核评价,还要“算大账”,考核评价以功能作用发挥为核心,兼顾效益回报等要素,不以单纯追求财务回报为目标。
同时,两部门还根据投资策略合理确定风险容忍度,为央企创投基金设置容错率,重点投向种子期、初创期项目的基金,可设置较高容错率。此外,两部门还指出,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建立尽职合规免予问责机制。符合基金功能定位和投资策略的项目出现投资失败、未达预期或者探索性失误,相关人员依法合规、履行忠实义务和勤勉尽责义务、没有牟取非法利益的,可按照规定不予、免予问凯发国际官网责。
对此,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认为,设置容错率有利于扩大央企创投基金的发展空间,促进创新创业,提升实体经济的发展质量。
“国资容错、免责机制的建立,对于国资投资‘放开手脚’具有关键性的影响。相关机制能够为国有投资基金提供更大的风险容忍度,鼓励国有资金敢于投资早期和高风险的科技项目。此次两部门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将有助于激发创业投资基金的活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
目前,国资出资人是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市场的主力出资人。在“第18届中国投资年会·有限合伙人峰会”上,投中信息副总经理、研究咨询事业部总经理吴浠表示,国资在市场中的重要程度在逐渐提升,当前新设的国资管理人数量快速增长,市场国资化趋势显著。此外,越来越多的国资有限合伙人(LP)开始倾向于直投,投资阶段主要集中在A到C轮,对国家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战略支撑非常重要。
投中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国有资本创新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从国资管理人的角度来看,目前,在中基协登记的国资管理人数量约2000家,私募股权、创投管理人约12000家,国资管理人占20%。在出资规模方面,报告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国资出资人出资基金的规模基本均维持在8000亿元左右。
除了出资规模稳定外,私募股权投资管理人“国资化”趋势显著。从新设和注销的管理人角度看,以2023年为例,当年登记的国资管理人数量为115家,从占全年的整体新登记的管理人比重来看,每3家新登记的机构中就有一家是国资背景。
同时,国资管理人在管基金直投企业力度持续增强,投中网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至2024年三季度末,国资管理人在管基金直接投资企业数量累计超过7000家;被投企业累计融资金额约4万亿元,其中,国资管理人在管基金直接投资金额约1.5万亿元,占比约39.76%,带动约1.5倍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与股权投资。2024年前三季度,国资管理人较去年同期投资企业数量增长17.14%、投资金额增长24.69%,投资企业数量明显增加、投资金额大幅提升。
此外,国资管理人在管基金坚持投早、投小,聚焦早期企业。报告数据显示,国资管理人在管基金直接投资种子轮到B+轮的企业数量占比超过50%,其中,Pre-A/A/A+轮占比高达34.64%。值得注意的是,国资管理人持续支持硬科技领域,2019年以来,国资管理人在管基金对硬科技领域,如电子信息、高端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企业的直接投资数量大幅提升,尤其是在2024年,国资再次加大了投资力度,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
近年来,创投行业可谓利好政策频出。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培育创投主体、拓宽资金来源、加强引导扶持、健全退出机制、优化市场环境等方面,为创投行业发展营造了更好的政策环境。